今天是2024年6月30日 星期日,欢迎光临本站 

公司动态

建议收藏:关于用地申报中如何编制地类溯源及勘测定界成果

文字:[大][中][小] 手机页面二维码 2024/5/14     浏览次数:    

根据安徽省自然资源厅转发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以“三调”成果为基础做好建设用地审查报批地类认定的通知》(皖自然资管函〔2022〕 51号), 自2022年4月15日起,建设项目用地审查报批以“三调”成果为基础进行地类认定,并对地类认定作了相关要求。


地类溯源工作是建设用地申报工作的重中之重,土地勘测定界工作是建设项目申报工作从业者的必备技能之一,因此本次“润田课堂”的主题是“如何做好建设项目用地申报中地类溯源及勘测定界成果编制”。





此次培训课堂是由我司长期从事此项工作的研发部经理鲍金苹主讲,主要围绕政策文件解读、相关名词解释、地类溯源前期准备工作、地类认定过程及常见问题、勘测定界成果编制、案例分析和注意要点等方面展开详细讲解。

此次培训课堂是由我司长期从事此项工作的研发部经理鲍金苹主讲,主要围绕政策文件解读、相关名词解释、地类溯源前期准备工作、地类认定过程及常见问题、勘测定界成果编制、案例分析和注意要点等方面展开详细讲解。

     一、地类溯源准备工作

1.数据收集:收集最新国土调查数据库、历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历年报批和正在报批建设用地项目范围线、新增耕地数据、集体和国有土地权属发证数据、河湖管理岸线等相关数据库。

2.预检工作:项目范围线txt格式在用途管制系统过预检;若预检结果显示占建设用地审批项目,在预检系统中导出坐标;收集已报批项目批复并进行分析等。



二、地类认定过程



三、常见问题

1.采用的基础数据库版本错误,常见的有两种情况:一是采用的“三调”数据库版本错误,二是采用的城镇村及工矿用地范围错误。

2.上传的地块坐标存在重叠(1个地块坐标上传2次),或者丢漏情况(少上传一个地块坐标,总面积减少)。


四、勘测定界成果编制


1.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包括土地勘测定界技术说明、土地勘测定界表、土地勘测面积表、土地分类面积表、界址点坐标成果表等。

2.勘测定界图件:



五、案例分析

在本次培训课程中,培训人特别挑选了“安徽省滁河防洪治理工程(来安县段)”作为实例,深入剖析了地类溯源和勘测定界报告编制的流程与要点。针对如何高效、准确地完成建设项目用地申报中的地类溯源及勘测定界成果编制,培训人提出了以下见解:

①紧跟政策,了解最新要求;

②熟记“三调”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表;

③明确土地权属;

④与用途管制系统预检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⑤规范编制勘测定界技术报告和图件,确保质量。

在课堂上,学员们针对这些见解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纷纷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和看法。培训人则结合自己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进行了现场答疑解惑,使学员们对地类溯源和勘测定界报告编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整个培训过程不仅增进了学员们的知识储备,也提高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训课堂尾声,我司技术总工解月总结道:地类溯源和勘测定界成果在建设用地申报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构成了申报的基础,而且是确保申报材料准确无误的关键。

其中,土地权属的明确界定尤为关键。在界定土地权属时,我们需要注意到,河流水面等特定地类的权属不能仅仅依赖于“三调”(即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结果来判定。

这是因为国土调查主要侧重于对土地现状的详细记录,即“所见即所得”,而可能未全面覆盖所有土地权属情况。


为了确保土地权属的准确性,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细致的操作。首先,将项目的范围线与国有和集体土地的发证数据进行套合和比对,以核实土地的所有权归属。

如果某地块在发证数据中没有明确的记录,那么我们会进一步将项目的范围线与已批准的管理范围线进行比对,以获取更多关于该地块权属的信息。对于不明确的地块权属,还要结合实地调查确定。

通过本次培训,加深了大家对建设项目用地申报中地类溯源工作的理解,对如何规范编制勘测定界成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司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员工的培训与发展,通过不断提升员工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返回上一步
打印此页
0551-63612342
139-5696-7236
浏览手机站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