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6月30日 星期日,欢迎光临本站 

公众号文章

村庄规划不再是简单的盖楼修路

文字:[大][中][小] 手机页面二维码 2022/8/1     浏览次数:    


  “智者不入爱河 建设美丽中国”,一句网络文体阐明的是:聪明理智的人总是站在旁观者角度,以时刻保持自身冷静,不被情感纷扰;与其庸人之扰,不如想想把经历投入到更高层次的追求。“建设美丽中国”很明显是一个上升高层次的精神追求,也反映了当下建设美丽中国社会主流意识。


  “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
建设美丽乡村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一环,让过去的乡村从“落后、破败、闭塞”中走出,如何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离不开新时期下的村庄规划。


  近几年,“多规合一”、村庄规划很热门,很多人却不太明白“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是做什么的。理解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可以把它简化为三个词,也就是“多规合一”、“实用性”和“村庄规划”。

(一)多规合一
  在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之前,政府的不同部门针对乡村地区所编制的规划其实是比较多的,也就是说,同一片乡村空间可能有多种规划并存。不同规划的内容、深度和发挥的作用等都有所不同,因此规划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不一致,甚至是矛盾,这就导致了以往村庄规划中存在的一个现实困境。

  在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要解决多种规划间存在的各种差异和矛盾,多规合一是首要的。多规合一既是要求也是手段,既是目标也是路径,未来的村庄规划要实现多规融合,整合原来的村庄规划、村庄建设规划、村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整治规划等,用一本规划和一张蓝图来指导规划建设管理。

(二)实用性
  实用性也是规划界一直在讨论的问题,是我们在村庄规划的编制过程中要特别关注的一个要点,也是规划能否落实的关键所在。实用性中的“实”指的是针对乡村的实际情况,以解决问题、满足需求为根本进行规划;“用”主要是指通过具体的操作实施后达到村庄规划的目的,注重规划效果导向。

  那么,村庄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如何落实和体现实用性?

  首先,在编制内容上要守底线、抓要点,就是要有一个底线的编制要求,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抓规划的要点内容;对于其他的非要点内容则可以采用“菜单式”的规划,适度的规划弹性。这是编制内容方面的一些原则。
其次,在工作推进方面,应有序进行,防止一哄而上,片面地追求村庄规划的全覆盖。规划编制要根据需求,对于有建设需求和发展需求的村庄要抓紧编、提前编。

  由于村庄规划的时间、质量等方面都很难把握,全域范围内的迅速的全覆盖不一定是好的,更合理的是试点先行,通过试点的规划经验来总结国家,包括不同省份的一些要求,然后确定符合当地实际的村庄规划编制思路、内容和深度。在成果形式上应注重实用性而非工作量,避免走入内容求全、深度过大、成果过厚的误区。



 ‍ 实用性村庄规划要重视乡村风貌保护,强调乡村建设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村乡土风貌保护,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

  一是 开展乡村特色风貌的基础调查,摸清家底,掌握自然山水本底和历史文化遗存。

  二是 强化底线约束,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农田、历史文化保护线、村庄建设边界等各类空间管控边界,将不挖山、不填湖、不毁林,保护好乡村的山水格局、田园风光、历史文化资源作为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

  三是 坚持城乡融合,合理确定村庄分类,优化村庄布点,严格保护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防止不切实际盲目拆村并居。

  四是 加强对乡村各类建设的引导,明确建筑高度、开发强度等空间形态管控要求,体现乡土田园特色和风土人情,避免照搬城市的规划设计手法。另外,各地还可以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的建设材料,发挥当地能工巧匠的作用,体现当地特点和建筑风格。

  因此,我们在开展村庄规划编制的项目中,要严格遵守实用性村庄建设原则,按需规划,因地制宜,打造新时期下现代型乡村风貌!


返回上一步
打印此页
0551-63612342
139-5696-7236
浏览手机站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