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6月28日 星期五,欢迎光临本站 

公众号文章

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即将开展 这些土壤知识你了解吗?

文字:[大][中][小] 手机页面二维码 2022/8/1     浏览次数:    



  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土壤,植物的生存成长也离不开土壤。土壤是指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它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土壤溶液)、空气(土壤空气)及包括微生物在内的生物体等组成。


  • 由于人类对土壤的利用方式不同,对土壤产生不同的概念,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性是具有肥力 。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不断地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土壤中养分、水分、空气、热量 四大肥力因素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

  我们通过调查了解土壤的一般形态、形成和演变过程,查明土壤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土壤形态

  • 指土壤与土壤剖面外部形态特征,如土壤剖面构造、土壤颜色、质地结构,结持性,孔隙度等。

  • 完整的土壤剖面分层通常包括O(有机层)、A(腐殖质层)、B(淀积层)、C(母质层)、R(母岩层)。这些土层大致呈水平状,是由土壤成土过程中物质发生淋溶、淀积、迁移和转化形成的。
农业上接触较多的是表土层,表土层又可分为耕作层和犁底层,都是针对耕作土壤而言的。

  • 耕作层(表土层)属人为表层类,包括灌淤表层,堆垫表层和肥熟表层。土性疏松、结构良好、有机质含量高、颜色较暗、肥力水平低。

  • 犁底层(亚表土层)在耕作层之下,土壤呈层片状结构,紧实,腐殖质含量比上层少。

  • 心土层(生土层)在犁底层之下,受耕作影响小,淀积作用明显,颜色较浅。

  • 底土层(死土层)几乎未受耕作影响,根系少,土壤未发育,仍保留母质特征。

 

  土壤颜色

  • 根据土壤颜色变化可作为判断和研究土壤成土条件、成土过程、肥力特征和演变的依据。

  • 土壤颜色是土壤分类的和命名的重要的依据之一,如用颜色命名的 红壤,黄壤,黑土,黑钙土栗钙土等。

  黑色 表示土壤腐殖质含量高,含量减少则呈灰色

  白色 与土壤中含石英、高岭石、碳酸盐、长石、膏和可溶性盐有关

  红色 是土壤中含较高的赤铁矿或水化赤铁矿

  黄色 是水化氧化铁造成的

  棕色 含大量的伊利石、云母类矿物质和不同水化程度的氧化铁混合物

  紫色 游离氧化锰含量高

  绿色或蓝色 土壤积水处于还原状态,含大量的亚铁氧化物

  但是,随着土壤耕作和人为污染等原因,土壤肥力下降,土壤出现了各种“病症”。

◎ 土壤常见的有哪些病?

◆ 有机质含量降低
  土壤中的有机质,是存在于土壤中的含碳的有机物质,包括动植物残体、微生物及其分解和合成的有机质。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固相部分的重要组成成分,它对土壤形成、土壤肥力、环境保护及农林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土壤有机质减少会引发一系列土壤问题,土壤结构破坏,土壤肥力低下,土传病害加剧等。

土壤板结严重
  由于土壤缺乏有机肥补充以及不合理的耕作和不合理的灌溉,化肥的大量施用,加剧了土壤团粒结构的破坏,致使土壤板结越来越严重,直接影响到土壤的自然活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土壤板结,缺氧导致根系活力下降,不能正常发育,植物根部细胞呼吸减弱,吸收营养元素时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不足,影响养分的吸收。

土壤次生盐碱化
  由于长期过量使用化学肥料,使土壤中的盐分不断积累,硝酸盐积累更甚,形成土壤表层次生盐碱化。轻则影响种子发芽出苗,阻碍养分吸收,作物生长不良,重则造成生理干旱,营养吸收障碍,土壤结构破坏,再甚者可导致盐害、死亡。


◎ 土壤改良有何意义?

提高农业生产力
  从土壤改良入手,保持土壤肥力的有效性,才能不断地生产出农作物。人口的增多使农业的需求不断加大,而大量地不合理地使用农药化肥,使土壤“生病”:性质恶化、养分不足、微生物泛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因此,要对土壤进行修复和改良!土壤改良剂可以使土壤的结构完好如初,提高土壤肥力,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保土性能,提高农作物产量。


增加土壤微生物
  植物共生的微生物如根瘤菌、菌根和真菌等能为植物直接提供氮素、磷素和其他矿质元素的营养以及有机酸、氨基酸、维生素、生长素等各种有机营养,促进植物的生长。土壤微生物与植物根部营养有密切关系,是土壤中物质转化的动力。
  例如:固氮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腐殖质的分解和合成,土壤酶与微生物细胞一起推动物质转化。

快速降解污染物

  农业污染物如化肥、农药等进入土壤时,会对土壤生物学性质发生影响,土壤活性随之发生改动。我们可以利用对当前掌握的技术在污染的土壤中加入一些药剂,使得这些药剂和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使得污染物得到降解或者毒性被降低甚至去除的效果。



  万物土中生,寸土如寸金,土壤是生命之基,土地是生存之本。了解我国土壤特征,根据标准的土壤分类系统进行土壤分类,对土壤类别及其成分因素进行实地勘查、描述、分类和制图是认识和研究土壤的一项基础工作和手段。

  通过调查了解土壤的一般形态、形成和演变过程,查明土壤类型及其分布规律。查清土壤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为研究土壤发生分类、合理规划、利用、改良、保护和管理土壤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返回上一步
打印此页
0551-63612342
139-5696-7236
浏览手机站
微信二维码